刘保国书记在学院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04 字体大小:

在学院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刘保国

2020710日)

同志们:

今天,学院召开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201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部连续召开了有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发[2017]3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93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国家教育部分别下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等文件;教育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尤其是教育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社部、团中央等八部门于今年422日联合印发了(教思政〔20201号)《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这一系列的会议和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政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也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推进学院的“思想观念更新工程”,学院思政办于今年4月,发出了《关于征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的通知》。经各系、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同志们的踊跃参与,思政办共收到思政论文80多篇,其中5篇来自本院学生的投稿。论文涉及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论述、思想观念更新工程、课程思政、学生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等内容。参与的同志聚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充分研究,探颐索隐,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可以说,本次投稿彰显了同志们不忘初心、担当使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完善发展的理想追求,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论文具备“三有”,即:论文选题紧跟时代、立足实践,有意义;论文论证逻辑严密、材料详实,有力度;论文语言鲜明精准、条理清晰,有风范。可以说,此次论文研讨是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既为我院思想观念更新工程运行机制建言献策,也对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深度思考,还提出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对如何补短板提出了建议。凡此种种,都体现了同志们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院人的“责任田”,为着力推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而辛勤耕耘。本次的研讨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现实的针对性,更有实施的可行性。

但从收到思政论文来看,学院师生对上级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吃得还不透、从学院层面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结合的“课证融合”探索得还不够、对学院“文明修身工程”总结提升得还不高、对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提得还不细、对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的方法还不多、对提高师生网络素养还很欠缺。往后的征文和学习心得,要往结合学院实际的方向继续努力。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励,写出兼具理论专业与实践应用意义的优秀论文。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线”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这一重要论断,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的坚持和发展。从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到建国后作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判断,再到改革开放后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反复验证着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各项工作所具有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生命线的地位,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就是要拓展深化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维度和深度,着眼于受教育者全体和个体,既要放眼全体大众,也要聚焦关键少数,还要落到日常个人,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和融汇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各方面,以及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各方面,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等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院“生活情景”的各方面,取得情理相融、以理达情之效。

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取得工作实效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按照学院“思想观念更新工程”的要求,立足时代,深刻把握热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到重点突出,在破解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战略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融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提高师生政治意识、加强和改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教育,使师生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导航,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强基,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两个维护”铸魂,为坚定思想政治观念、牢固教师教育理念、树立美好生活想念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理直气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就是要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学院“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要求,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师德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师风是教师施展职业价值魅力,担当教师责任使命的精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育部等七部门去年印发了(教师〔201910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学院要遵循这个意见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一要全面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更加注重思想政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领域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等,帮助师生掌握师德理论知识,锤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品格,增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要加强师德典型教育。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以及光荣从教30年教职工等评选活动,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等主题活动,邀请一线优秀教师、优秀校友回校宣讲锤炼良好师德师风的成果,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同时开展必要的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人生底线,促进养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三要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学院在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重点查找教师在政治思想、教育观念、组织纪律、工作态度、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要惩治和预防教师性骚扰学生、私自违规收费、学术不端等重大问题。对于违反师德师风规范的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的违反师德师风规范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四要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和育人工作表现作为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年度考核、评优奖励等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五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索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机制。

(四)促进网络思政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愈发明显和突出,使信息网络正成为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推进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已成为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办网上课堂、开展微课教育等,切实强化教育对象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还必须把握“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到外的影响和改变,依托智能手机和手机软件,运用高校思政网、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阵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打造网上红色“超话”、红色朋友圈……准确把握“微时代”脉搏,充分借助“微元素”优势,大胆尝试“微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既坚持旗帜鲜明的立场,理直气壮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讲好大道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又注重润物无声的效果,积极适应学生的思想行为新特点,善于运用视频、图片、动漫、网络游戏等技术载体丰富教育表达形式,使教育形式更为学生喜闻乐见,真正实现寓教于网、寓教于乐。并遵照教育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教思政〔20201号)《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要求,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为网络思政提供经济支持。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引导师生文明用网,安全用网,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投入,加大网络舆情监控力度,逐步打造“智慧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五)关爱师生心理健康

我们要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落实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专业教师要求,充实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运用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中心,帮助问题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作用,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强化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谋划建设规范的心理咨询室,推进心理知识教育多元化、心理宣传活动品牌化、心理咨询服务标准化、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化的“四化”建设;组织开展有益师生身心健康的团体性活动,提高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尊重教职工劳动成果,理解教职工的苦衷,缓解教职工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努力营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六)开发运用校园文化资源

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大学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长期办学形成的特质。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基与灵魂,是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充实学院文化底蕴、强化育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重点围绕形象、载体、氛围、情感、仪式、使命六个关键要素大力挖掘并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文明修身专题教育,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绘好爱国主义同心圆;二要挖掘“潕溪书院”文化资源,推进“潕溪书院”展示和利用以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开展“书院文化”系列教育活动,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营养,促进“书院文化”熏陶的生活化、经常化,厚植尊师爱校情怀;三要利用“罗盛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罗盛教“忠诚爱国、勤奋好学、意志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文化;四要开展“抱团石榴籽、同心育桃李”主题教育,办好学院首届民族班,在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中渗透民族文化、民族技艺、民族政策教育,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要组织师生开展诗歌朗诵、艺术展演、主题班会、读书悟道、追忆先烈、助力扶贫、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争当奋斗者,建功新时代;六要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继续评选“文明处室”“文明家庭”“文明平安班级”“文明平安寝室”,养成师生文明素质,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七要以整治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校园文化为重点,持续推动“美丽师院建设工程”,增强环境育人效果。

  1. 注重管理服务育人

我们要健全管理服务育人制度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制度育人环境增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学生会改革,强化党的领导,健全骨干遴选程序;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指导教师,突出分类指导,支持有序发展;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把学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同时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善档案、动态管理,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

  1. 创设安全稳定育人环境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促进和谐稳定,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这需要我们强化政治安全,严格实行论坛、讲座等审批制度,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防范校园传教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把集中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活动、课堂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化安全法治教育,广泛开展防“套路贷”、防电信网络诈骗、反传销、禁赌禁毒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师生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落实学院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完善相应协调和会商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完善预警预防、综合研判、应急处置、督查报告、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1.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学院绝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整体推进学院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学院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岗位,并尽快配备到位;确保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整合学生处、院团委、思政办等部门和系党支部副书记、系专职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系团支部书记及获得政工师以上职称等人员的力量,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院平均水平将至少1年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作为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必要条件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围并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适时开展学生工作技能大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支持“思政理论教育研究团队”建设,推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打造精品示范课堂,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结合的“课证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同时要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按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促使思政课教师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在比较分析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

  1. 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学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保证学院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学院党委要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结合党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这“五化”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以及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定期分析学院思政领域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落实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院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联系专业系制度》,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学生。并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加强班子建设、健全集体领导机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专业系党支部书记要力求教学和管理“双带头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增强党建工作的规范性、创新性、纪实性,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学院发展优势。同时强化工作协同保障,努力推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1. 高度警惕和防范意识形态风险

我们要明晰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意义,保持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警醒,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从课堂教学、讲座和论坛、网站和橱窗、社会公众舆论对师生思想的影响、师生舆论动态等方面,适时进行研判,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拿出整改的举措,打好防范意识形态风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 把抗疫实践作为教育的生动教材

充分用好抗疫这一课堂,从抗疫实践中,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感受抗疫实践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以及中国效率,宣讲抗疫斗争故事,传唱抗疫公益歌曲,教育引导生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公共卫生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

(三)专题研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我们要邀请吉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州内中小学的思政课专家,就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初中和小学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的有效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地研讨,并深度挖掘学院各个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努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亲和力,不断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引导大学生增强使命担当,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大力推进“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它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挖掘高校各项工作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把它融入到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所谓全员育人,就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其中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思政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所谓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所谓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一句话,就是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培育建设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构建思政工作体系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教思政〔20201号)《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对照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七大思政工作体系,分年度建立台账逐项推进,努力到2022年构建完成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同志们,经过交流探讨,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也商讨出了一些有效对策。今天,我们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推动思政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也是希望收获新的转机,开创新的局面,找到新的出路。希望各专业系、各部门要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