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为例

来源:《团结报》 作者:石群勇 发布时间:2023-02-23 字体大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现实针对性、特殊紧迫性,全面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任务,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通过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真正植根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一、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其核心是引导推动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四个关系,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是管总的,对其他关系起着引领作用。要正确把握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重要原则。有同无异,没必要强调共同体;有异无同,形成不了共同体。离开了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从谈起。忽略了差异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难以做起。各民族的差异性将长期存在,尊重、包容差异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只有准确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教育工作才能方向正确,有的放矢。

二、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任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强化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把自身的理想志向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征,各民族血脉相连,知晓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教育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和动力。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全过程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源于1936年创办的湘西特区师资训练所,历史可追溯至1513年创办的潕溪书院,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烈士的母校。作为湘西民族教育的发祥地和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摇篮,始终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探索创新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坚定不移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四有”好老师。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大工程”。学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全面实施“思想观念更新、教育质量提升、美丽师院建设”三大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三大工程”,确保学院始终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二是聚焦教育教学中心,优化育人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通过师德文明养成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创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思政教学比武、十八洞等民族乡村调研,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多渠道、全方位,引导学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学生报效国家、服务乡村教育伟大实践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三是聚焦优秀文化资源,培育传承者。学院立足湘西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资源优势,擦亮“潕溪书院”和“罗盛教”两张名片,建立“两廊”、打造“两节”、利用“三地”。建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湘西土家族苗族优秀文化长廊,精心打造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传统体育节,有效利用罗盛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湖南省民族教育研究重点培育基地,形成了独有的师院文化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彰显。学生中华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四个与共”更为深入,“四个共同”更为明确,“五个认同”更加坚定,家国情怀厚植,积极进取、努力学习、青春激扬,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创新者。

新时代新征程,师范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坚守立德树人的如磐初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展现师院新作为,抒写师院新篇章。


(文章摘自《团结报》2023年1月16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