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女飞行学员列队前往机场,准备进行飞行训练。张永琪/摄
岐佳悦
宋文慧
李卓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肖航 贾伟艺 肖泽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蒸腾的热浪扑面而来。
空军航空大学某机场,一架架战鹰整齐列阵。随着塔台指挥员下达口令,飞行学员宋文慧驾驶飞机升空,奔赴指定空域。完成指定动作后,她驾驶战机稳稳降落在跑道上,座舱盖打开时,教员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她与战友们接受初级飞行阶段训练考核的一幕。
与宋文慧一样,还有五位女飞行员,都是空军航空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的“双学籍”飞行学员,她们的肩上,既承载传承名校学术底蕴的责任,也担负着蓝天卫士的使命。
梦想启航:从憧憬到逐梦蓝天
从仰望蓝天的小女孩,到驾驶战鹰的女飞行学员,追逐梦想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对于吴彦雪而言,一切都要从12年前说起。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数千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收看直播,吴彦雪正是其中之一,一个关于太空与飞行的梦想就此扎根在她心中。
而陈姝亦的梦想更像是一种传承。高二时,她偶然遇见招飞宣传,回家与父亲谈及此事,才得知父亲当年也参加了招飞,却未能入围,这成了父亲心中的执念。究竟是怎样的地方,让父亲心心念念二十年?带着好奇与探寻之心,她坚定踏上了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2021年夏天,来自全国各省的十几名女孩因为同一个目标相聚在空军航空大学,成为空军女飞行学员。
自2011年起,空军开始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2012年拓展到北京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训期间,女飞行学员们得知,如果表现足够优秀,就有机会成为联合培养的飞行学员。
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三所知名高校的校园里,联合培养学子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其中为数不多的女生,总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但只有她们自己清楚,荣耀背后是怎样的压力与挑战。
初入清华,岐佳悦便感受到了差距。身边的同学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相比之下,自己的成绩并不突出,《航空航天导论》《工程图学基础》等理论课程更是让她头疼不已,再加上体能训练,压力如潮水般袭来。但她没有退缩,迅速调整状态,与战友们组成学习小组:白天没掌握的知识点,晚上熬夜也要吃透;遇到难题,就一次次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笔记本上,写满了知识要点和解题思路。每一次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每一个图书馆里的不眠之夜,都在为她们的蓝天梦想积蓄力量。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她们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更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的飞行训练筑牢根基。
磨砺成长:挑战中绽放光芒
在同批学员中,李卓悦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在曾是军人的父亲支持下,高考成绩688分的她报考了军校。在清华大学,《飞行器设计》是她最喜爱的课程。课堂上,她与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了客机模型并验证成功,那一刻的兴奋与自豪,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大二那年参加的野外生存训练和野外综合训练,对李卓悦来说是一次印象极为深刻的挑战。如果说200多公里的行军是对身体极限的锤炼,那48小时的生存训练就是对意志的考验。在炎炎烈日下,女学员和男学员一样,背起数十斤重的背囊,带上少量的水和压缩饼干,在山林中艰难跋涉。
面对生存压力,这六名女飞行员爆发出惊人的耐力和团结,她们一路扶持,脸晒伤了、脚磨破了,却没有一个人说放弃。最终,当教员宣布训练结束、挑战成功的那一刻,她们紧紧相拥。
徐欢的储物盒中珍藏着一枚金属徽章,那是完成跳伞训练后获得的合格证明。
800米高空跳伞是飞行学员必须攻克的难关,对于后续战斗力保存有着重要意义。
在正式考核中,徐欢和战友们乘坐飞机攀上800米高空,机舱门打开的那一刻,凉风猛地灌进机舱。尽管紧张,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汇入空中的朵朵伞花中。“空中跳伞员,你的伞开得很好!”耳机中传来教员的声音,让她心中满是喜悦与自豪。
2023年夏天,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举办,李卓悦和战友们在空军招飞展区担任志愿者,近距离感受到观众对飞行的热情。表演结束后,八一飞行表演队沿跑道滑行,围栏外的观众纷纷挥手,当看到驾驶舱内的女飞行员时,欢呼声更是此起彼伏。“飞行是个光荣的职业”,这一刻,她的内心更加坚定。
梦想续航:向着蓝天再出发
近年来,空军航空大学大力开展初级飞行阶段训练模式改革,大幅缩短了初训周期。作为改革后第一批“双学籍”女飞行学员,她们压力倍增。为了适应训练强度,高质量完成飞行任务,她们常常凌晨起床,深夜才休息。
编队课目是学员训练中的“拦路虎”,对此,宋文慧也不例外。在单机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她,在编队训练里却反复受挫。看着其他战友逐渐进步,自己却原地踏步,宋文慧的内心充满了焦虑。那段时间,她常常在宿舍里偷偷抹眼泪,但擦干眼泪后,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她主动向教员请教问题根源,并与教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五一”假期期间,当其他战友都在休息时,她与几个同样遇到困难的学员拿着飞机模型,在演练场反复练习。
烈日下,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可她们顾不上擦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模拟着编队动作,体会教员传授的方法和要领。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一次演练中找到了感觉,那种与队友默契配合的瞬间让她欣喜若狂。下一次飞行训练中,她成功得到了教员的认可,那一刻,她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飞行训练是技术与心理的双重考验,每一个课目,都凝聚着她们无数的汗水与努力。地面准备、飞行训练、总结讲评,周而复始的生活,考验着她们的耐心和毅力。
不久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继举办毕业典礼,联合培养的“双学籍”飞行学员们身着学士服,共同见证了毕业典礼的庄严时刻。
“我们将努力飞得更高、更远,向着蓝天继续勇敢前行。”毕业之际,宋文慧说出了大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