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渊:人生不停在告别,我们终将要习惯失去

美国摄影师Deanna Dikeman用了27年时间(1991-2017),完成了一个名为《告别与挥手》的摄影项目,记录父母在车道旁挥手告别的身影。起初只是随手一拍,后来这成为她与父母之间的一种情感仪式。

在她90次的快门里,随着时间推移,照片中的父母逐渐衰老,后来只剩下母亲一人,最终车道彻底空寂……她才真正明白:原来人生最深的痛,不是失去,而是我们从未好好告别。

告别,是人生的必修课

小时候,我们以为朋友会永远在身边,亲人会一直守护,梦想触手可及。可后来,朋友渐渐走散,亲人终会离去,梦想也可能被现实磨平。没有争吵,没有背叛,只是时间推着我们向前,而有些人、有些事,注定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

丰子恺曾说:“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而我们终要学会放手。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我们总在失去中,学会成长。每一次告别,都是一次蜕变的机会。放下执念,才能轻装上阵;告别过去,才能迎接未来。生命就像一条河流,只有不断向前流动,才能保持清澈与活力。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紧握不放,而在于懂得适时松手。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有些关必须独自闯过。当我们学会与过去和解,前行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定。

失去的背面,是另一种得到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你也将错过漫天繁星。”失去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可能的开始。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失去的,或许正以另一种形式回到生命里。人生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只有不断转换的风景。当我们学会在黑暗中寻找星光,就能在每一次告别后,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深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带着爱继续生活

人生如四季轮转,有相聚就有别离。我们无法阻止告别的发生,但可以决定如何面对。

当有一天我们终于明白,失去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便能在每一次离别中,找到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因为,真正活过的人,不是不曾失去,而是学会在失去中依然热爱生活。

发布于:广东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