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将添人工智能微专业

本报讯(记者李祺瑶)本市开展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一年来,已有38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累计选课学生近12万人。昨天,市教委介绍,在持续更新通识课的基础上,各高校将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启动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

自2024年秋季启动AI(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以来,本市已有38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其中22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实现全面开课,为“AI+”人才培养奠定素养基础。系列课程创新采用分层分类设计理念,针对理工、文化管理、艺体三类学科背景分别开发特色教学方案。

各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教学路径,目前已形成“AI+专业”特色品牌。例如,北京物资学院开设了“AI+智慧物流”课程,展示AI技术在智慧物流核心场景中的应用;北京建筑大学开发“AI+建筑”实验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思维模式;北京舞蹈学院将AI技术应用于舞蹈创作与修复。

市教委介绍,本市已初步构建起开放共享的AI教学生态——通过成立AI通识课虚拟教研室,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下一步,市教委将在持续深化通识课建设、完善课程标准、加强师资培养的基础上,启动“北京高校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引导高校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特定领域,开设由6至8门核心课程组成的紧凑型微专业,为学生提供体系化、强实践的专项学习路径。

上一篇:明天9时起!高考生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
下一篇:小赢公益助力非洲教育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