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花费60万,大学生的第一个“奢侈品”竟然是它

来源:Vista氢商业

作者:石悦欣

得知研究生学费将涨至8万元时,王子涵正在刷着社交媒体。

她立刻把这条消息转发给了同学们,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她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是8万元,我可能就不会考虑这个学校了”。

10月17日,某C9高校发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费调整为每名学生全程8万元,学制2.5年。对比前一年的4.8万元,涨幅近七成。

这意味着,两年半读下来,不算生活成本,仅学费支出就多出3.2万元,读研期间的总费用,将轻松突破10万元。

《三十而已》

这只是近几年研究生学费涨价潮的一个缩影。金融管理类、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学费更是动辄数十万余元,最高的甚至达到82.8万元。

不断攀升的学费正成为一道越来越高的“劝退”门槛,“考研热”已经持续两年降温。2026年考研报名于10月27日刚刚截止,多家考研机构预测,今年报名人数或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而且专硕的学制也有延长的趋势,从2年制变为3年制。很多高校也不再为专硕提供宿舍。许多学生的读研成本又得增加一大笔,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3年专硕读下来,有些专业的学生花费将达到五六十万。

《风中的火焰》

每一个数字背后,每一个政策变动背后,都是同王子涵一样的具体的人。

当考研从“追求学历”变成“重大投资”,每个考生都不得不更理性地权衡:在当下,读研还划算吗?它的价值在哪里?

一年前,王子涵选择跨考,从一所“双非”学校跨考至这所闻名全国的C9院校。

跨考的初衷很明确,她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毕业后的工作门槛不低,岗位也并非她的意愿所在。相比之下,她更认可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价值观。

选择这所大学,是一场精密权衡后的结果。

本地、名校、认可度高、考研难度相对较低。同时,还能再给自己两年半的时间思考,甚至暂时躲避就业难题。

《谢谢你温暖我》

而程翔工作了几年后,决定考研。他报考的是上海一所头部院校的金融硕士,总学费高达20多万元。

程翔在备考过程中的支出就已经达到11万元,其中主要花费是报辅导班。他明确读研的目的是提升学历,换行业,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他的目标也简单直接——金融、上海和头部院校。

决定考研后,首先跳出来反对的是家人。“已经有了这么好的工作,干吗还考研?”“考出来万一没有这么好的工作呢?”

小镇出身的他在高考时对专业都不了解。法律、金融、医学都被蒙着一层面纱,遥远又陌生。报志愿时,在有限的认知内,工学便是最好的专业。

《小巷人家》

他走出小镇,来到大城市,新世界逐渐在程翔面前展开。

他的手机不再被严格把控,在那块屏幕上,程翔通过社交媒体与更大的世界建立连接——自己的专业有什么新动态、大学生们都在忙什么、哪个行业就业前景好……

程翔慢慢知道了自己喜欢干什么。本科毕业后,他进入互联网大厂IT方向的市场部,拿到了应届生中较高的薪水。

但隔三岔五的应酬,让他的身体吃不消,酒精肝、脂肪肝找上了门。持续的工作压力,异化的职场环境,提不起兴趣的IT行业,让他下决心离职。

读研除了高昂的学费,还有房租和生活费。早在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就不为部分专硕生提供宿舍。2024年,全国至少9所大学不向全日制专硕提供宿舍,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

原因很简单,学校装不下了。

随着高校扩招,2000年至2025年,全国在校生人数呈指数级增长,据教育部数据,全国研究生招生从一年约12.9万人增至135.7万人。

一位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告诉本刊,为了节省上课的通勤成本,她在距离北大步行十几分钟的位置与三个人合租了房子,每月5000多元。

另外,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生活支出。她算了一下,3年读研的总开销约60万元。她自己负担一半,另一半由家人资助。

《小满生活》

她妈妈经常跟她说,“没关系,我们会支持你挺过去的”,但高价读硕还是让她内心不停撕扯。有段时间要交房租了,她犹豫了很久才跟父母开口。

为了省2000多元的房租,她搬到了距离学校稍远的位置,地铁半小时,房间也更小了,只有8.5平方米。

各大高校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复旦大学与外部公寓有合作,专硕生需要提出申请,通过摇号决定。如果没有入住公寓,学生选择在校外租房,学校每个月会提供800元的补贴。

王子涵读研的经济压力要小一些。入学之后,学校提供住宿,学费分两年缴清。同时,学校每个月会给学生发放1000多元的补贴,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生活费。两年半下来,总补贴数额可以达到学费的一半。

奖学金金额也不小,不过,它不在王子涵的目标范围内,那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卷入”竞争。

《我,准时下班》

对于王子涵来说,更忧虑的是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社会工作专业在这所学校并非“热门”或“王牌”专业,甚至比较边缘。考研上岸后,社交媒体上大量的“劝退帖”“避雷帖”也在不断地冲击着王子涵。

当王子涵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上岸”经验时,评论区中有不少人会发出鄙夷的声音,“他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都是街道老阿姨的活儿”。

有时,她也会感觉有点羞耻。当她在介绍自己专业时,会先说自己学习的是社会学,如需补充,才会坦言是社会工作。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这份羞耻滋生了困惑与矛盾。

在教室中,她看到一名专业课老师充满对专业的热爱与自豪,听到班级仅少数同学愿意读博时,大为惊讶。

“老师一直身处象牙塔,他从不认为读这个专业有哪怕一丝的丢脸。”

在现实世界中,她看到行业过低的准入门槛。在她读研后,母亲轻松考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这张只有选择题的试卷,拉低了证书的含金量,与她投入巨大努力考上的硕士专业教育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更现实的是薪资问题。街道社工岗位或私人社工机构,月薪普遍在3000元至5000元,即便发展较好的医务社工,在上海也不过“一个月1万元左右”。

当巨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摆在面前时,性价比变得无法回避。

《小巷人家》

王子涵坦言,若纯粹以就业和收入衡量,专业的性价比的确要打一个问号。她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取得的是C9名校的学历,哪怕回到家乡、回到县城,在考公、考教师编时会相对占优势。

但这更多是名校光环的加持,而非专业本身带来的溢价。若进入企业,社工专业几乎不对口任何特定岗位,需要自学其他技能提升竞争力。

若用经济回报衡量专业价值,王子涵认为这是不太道德的,“这会辜负那些真正热爱并想帮助他人、影响社会的人”。

当她看到本科同学已经步入职场,经济独立,甚至买车买房,而自己仍要依靠家里,她会产生愧疚感,会后悔自己为什么考研。

《爱情公寓2》

“人不能美化没有走过的路。”她理智地告诉自己。但对另一条人生路径的想象,依然不时冒上心尖。

程翔未来计划在上海工作。他觉得在收入预期可观的情况下,可以抵消读研的开销。

他明白,这笔学费中另一笔被明码标价的资源,就是同圈层的人脉,“还是划算的”。

谈到未来,王子涵有些摇摆和迷茫。

读博?除了可以延缓就业外,无论是读书还是学术研究,都是自己不擅长的内容。考公?父母的意愿和兴趣比自己更强。

不过,未来的事情无法预测。“我还有880个小时的实习没有开始,可能逐渐就能摸索到方向了呢。”

从2018年至2023年间,全国考研人数暴涨,每一年都是新的“史上最卷考研季”。

《高考灰姑娘》

就在人们准备迎接数字再创新高时,这条冲天的上升线,在2024年猝不及防地拐了个弯——考研报名人数直降36万人,2025年,考研继续遇冷。

学历正在贬值,读了研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最终,“千军万马”中的多数,仍将被推入就业市场。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毕业研究生人数为108.36万人。“本研倒挂”不再是什么新闻了。研究生的光环早已散去。

3年前,一名HR主管告诉本刊,如果在本科生和硕士生之间选择,他一定会优先看硕士。

而当下的HR在招聘时,更高的学历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因素。这样的投资风险收益让一些人幡然醒悟,不过又有一大批人转向考公。

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硕博学历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低于本科生的45.4%。

高学历低就业率的“学历倒挂”现象,在非“双一流”高校中更为严重,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比同类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低10.7%。

《小巷人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李锋亮长期跟踪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他也发现,2022年,国内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首次出现下降,这意味着研究生学历的增收不如以往,“这是连续两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下降的主因”。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告诉本刊,2025年考研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未来考研人数可能还会出现反弹再增长,但像前几年那样的高速增长,大概率不再可能出现了,这标志着一个疯狂“考研热”的阶段结束了,新一代人更理智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重要的转折,是一种进步。

随着硕士学费的普遍上涨,这笔账在考生心中变得愈发具体,也开始用更审慎的目光打量起这张价值不菲的学历证书。

“就像100元买一件衣服,可能你不太会犹豫;但如果这件衣服涨到1万元时,你一定会认真思考它到底值不值。”陈志文说。

《余生有涯》

对于正在犹豫的考生,陈志文建议要理性评估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研究生和本科不同,不是混4年大概率可以拿到毕业证的,一定要问自己是否适合读研,能不能读下来;其次是读研能否解决就业问题。

“如今,在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研究生的稀缺性大幅降低,和体面工作之间不是等于号,正如我一直说的,读研有风险,考研需谨慎。”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子涵、程翔为化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下一篇:明天9时起!高考生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